为切实发挥高校实践育人功能,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厚植为民情怀,数学与统计学院于2025年暑期积极组织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同学们立足专业特色与学科优势,围绕生态环保、社区服务、非遗保护、乡村教育等多个主题,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让青春在祖国大地上绽放光芒。
【编程启智,乡村筑梦】“周编一”计划团队赴睢宁县宏慈之家,开展编程支教实践。依托教育信息化2.0背景,通过Scratch与Python分层教学,为20余名乡村孩子开启科技之门。上午图形化编程激发兴趣,下午引导基础较好者编写Python程序,为乡村教育注入科技力量,探索数字时代乡村青少年培养新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智护银龄安,青春护周全】“助老护安”实践团走进江苏省多个社区,开展“科学助老防诈,智破数字鸿沟”主题活动,为老年人筑起安全与便利的双重保障。在防诈宣传中,成员们化身“安全宣讲员”,结合保健品诈骗、冒充子女、虚假中奖等真实案例,用方言和通俗语言揭露诈骗套路。通过发放手册、情景模拟等形式,他们手把手教老人识别骗局,强化“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防范意识。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困难,团队采用“小班教学、一对一辅导”的方式,从基础操作到视频通话、线上打车等实用功能,逐步演示、耐心解答。还为记忆不便的老人手写操作卡片,贴心助力他们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智慧生活。
【下乡传知识,科普惠万家】“科技惠民,知识助农”实践团队深入乡村,通过安全讲座、发放手册等形式,为村民带来种植技术、健康防护、用电安全和防诈骗等实用知识。志愿者现场演示农机操作、普及绿色防治方法,用朴实语言传递科学观念,有效填补乡村科普空白,提升农民素养,也在服务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笔墨绘乡韵,文化助振兴】“苏韵育光”志愿队奔赴徐州丰县汉文化遗址等地,开展“促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走访,收集历史民俗资料,创作“徐州汉韵”主题手抄报,传播地方文化。同时为基层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助力弥合城乡教育差距,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一篓分青绿,满城皆翠色】“分拣藏青绿,分类绘新卷”实践团队进入多个社区,开展“分而有序,绿动未来”垃圾分类主题活动。针对中老年群体意识薄弱的问题,团队从家庭教育切入,通过对子女的宣传带动整个家庭。他们为孩子设计趣味互动,为青年解答实际困惑,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生活习惯。
【书香润童心,阅读伴成长】“阅梦青春队”走进徐州经济开发区图书馆,开展“阅读启童心,书香伴成长”暑期活动。团队成员分享《云边有个小卖部》,孩子们互动交流《西游记》《山海经》等书籍,趣味问答和手绘书签环节深受喜爱。活动获得家长和图书馆的积极支持,以实际行动助推书香徐州建设。
【青春新生代,理论入万家】“知行实践队”深入徐州市云龙区多个社区,开展“青春新生代”理论宣讲活动。通过制作“理论口袋书”、便携问答卡等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通俗语言,结合集中宣讲与入户交流,既传递了新思想,也聆听了群众心声,实现理论宣传与基层调研的双向互动。
【书香润童心,青春助振兴】“农家书屋助学队”赴徐州经济开发区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 青春建功”活动。以动画视频激发兴趣,分享《海底两万里》《小鹿斑比》等好书,通过趣味问答增强文化自信,并提出科学阅读建议,助力培养儿童良好阅读习惯。
【观史忆先烈,宣讲播薪火】“青悟薪火”实践团前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通过参观文物、聆听故事、瞻仰设施,深刻感悟“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淮海战役精神。团队面向青少年及社会团体开展微宣讲,讲述革命事迹,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根基。
立足一线、立足青春、立足时代。数学与统计学院学子以暑期社会实践为舞台,展现出青春的智慧与担当,在躬身实践中夯实信仰之基、培育实干之风。未来,必将有更多数统青年加入实践行列,共同绘就学院发展新图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初审:季如
复审:孟稚
终审:赵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