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建设与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与新技术相融合、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相配套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助力我校教师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申报,学校将举办“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与建设研修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研修将从国家教育政策理念解读、到金课设计方法传授、再到金课建设工具实操、金课申报要点讲解,多维度探索五大金课建设的落地之道,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培训专家
研修特邀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傅钢善、北京理工大学李凤霞等5位专家现身说法,科学有效地助力教师申报金课。专家简介附后。
三、培训方式
研修班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微信扫码填写相关信息后即可加入研修班。班级二维码如下:
四、参加人员
全体一线教师。
五、课程安排
1.课程直播时间如下:
2022年9月17日 9:00—11:00、14:00—16:00、19:00—21:00,
2022年9月18日9:00—11:00、14:00—16:00
2.授课安排如下表:
时间 | 活动内容及安排 | ||
9月17日 9:00 — 11:00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主题 | 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实施策略 |
内容 | 1、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申报书的关注点 2、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内涵分析 3、线上线下教学的差异化分析 4、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资源保障 5、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研究 | ||
专家 | 傅钢善陕西师范大学 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负责人 | ||
9月17日 14:00 — 16:00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主题 | 教育新生态下的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建设与思考 |
内容 | 1、虚拟仿真一流课程的建设目标与评价标准 2、虚拟仿真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3、如何设计实现虚拟仿真实验 4、案例分享 教育新生态推动着高等教育的新变革,四新背景下的数字化战略作为新一轮教改的抓手,引领着教学资源的大规模智能升级改造,将会使一流本科工程走向新的高度。报告分析了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技术赋能的必要性、适度性和示范性”,同时提出了在虚拟教研室模式下虚拟仿真一流课程的跨区域协同共建共享方案。并以北京理工大学的课程为例,分享了建设与申报的一体化教学方案,以求与领域同仁交流探讨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建设与教学落地问题。 | ||
专家 | 李凤霞北京理工大学 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负责人 国家级大学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 ||
9月17日 19:00 — 21:00 |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主题 |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社会实践课程建设与申报要略 |
内容 | 1、社会实践课程的否决性与评议性指标 2、社会实践课程建设发展历程与重难点 3、社会实践课程的资源挖掘与教学方法 4、社会实践课程的目标设定与考评机制 5、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与代表案例 6、社会实践课程的说课技巧与视频实录 | ||
专家 | 吴旭平福建农林大学 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负责人 | ||
9月18日 9:00 — 11:00 | 线上一流课程 | 主题 |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教学设计与迭代建设 |
内容 | 1、慕课设计与制作方法 2、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革命:从慕课到混合式教学 3、申报线上国家级一流课程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4、案例分享 该讲座中将会系统分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的相关要求和评审标准,结合案例解读一流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实践应用与总结提炼。 | ||
专家 | 冯菲北京大学 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负责人 | ||
9月18日 14:00 — 16:00 | 线下一流课程 | 主题 |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创新——以《病理学》为例 |
内容 | 1、线上金课设计制作 2、线下教学环节中体现金课两性一度 3、申报经验分享 | ||
专家 | 裘莹清华大学 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负责人 |
请各学院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一线教师参加研修班并采取措施保证研修实效,切实助力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
未尽事宜请联系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张晶程燕青,电话:83105269(5269)。
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2年9月16日
专家简介:
1.傅钢善,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2009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18年),教创赛、青教赛评审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获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2009、2018)、两届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陕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立项课题研究“特别突出贡献专家”,主讲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2017年获评陕西师范大学首届“教学终身成就奖”。
2.李凤霞,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与仿真计算,任国家级大学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兼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工委主任,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北京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历任教育部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专委会副主任。
3.吴旭平,教育学博士、生态学博士后。福建省引进人才﹐福建省科技特派员,获“校教学名师”、“金山学者领军教学人才”、“省优秀终身教育志愿者”等称号。先后任教于福州大学﹐现为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校教发中心培训师教研组组长。教学成果方面﹐获得2门国家级、3门省级一流课程认定(线上、混合、社会实践),主持教育部及省级教改项目10项,获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在社会服务方面,兼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秘书长、福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福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顾问、福州市女性社会组织培育指导专家库成员。个人实践教学事迹被学习强国、央广网、福建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数次。
4.冯菲,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化学习、在线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开设慕课《教你如何做慕课》(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和《混合教学成功要点》,培训数十万教师,曾获得北京市教委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5.裘莹,清华大学医学院病理学负责人。北京市青教赛医学组一等奖选手指导教师。清华大学教学顾问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主讲的《病理学》课程荣获“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主讲的《走近医学》课获国家线上一流课。